
- 鹤山区纪委监委
- 第九届鹤壁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结束
- 市市场监管局示范区分局
- 宝山消防救援大队
- 浚县卫溪街道
- 鹤山区鹤山街街道河东社区
2025年第二季度全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通报
(上接第一版)山城区将原来破败的红六巷工业地块改造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口袋公园”向上园,打破楼院空间壁垒,融入工业记忆,兼具服务、健身、停车等功能,用小空间建出大民生,经验做法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
7.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探索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实施“非遗点亮计划”,引入商业化运作模式,创新非遗工坊建设、非遗体验产品开发路径,打造非遗进民宿、非遗文化公共空间等特色项目,在非遗活态化利用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河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我市举办。浚县依托“泥咕咕”非遗金字招牌打造泥塑产业基地,以非遗工坊进景区等形式推动非遗产业传承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年接待国内外研学团队130余批次、8万余人次,“咕咕翱翔绕浚城非遗工坊助振兴”经验做法被评为河南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8.市市场监管局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手续烦琐、周期冗长等问题,通过推行“预审评估+专人匹配”服务模式、设立“专人专柜”银行特办通道、实施“白名单企业优先服务”计划、实行“政银风险共担”风险机制、对示范企业贴息奖补等系列举措,形成覆盖评估、授信、放款、风控和激励的全链条服务闭环,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均办理时限由30天压缩至5天。截至目前,今年完成的质押融资贷款金额已超2024年全年,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9.市医保局着力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依托医保信息平台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基金支付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再造和协同,初步实现医保基金“即时结算、直接结算、同步结算”,将拨付时限从原来的60天压缩至7天以内。截至5月底,已将15家定点医药机构纳入即时结算范围,有效增加医疗机构现金流,缓解医疗机构垫资压力,助力医院可持续发展。
10.市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痛点,依托市政务服务平台推出“证照到期前提醒”服务,实行“智能预填+人工审核”双轨校验机制,推行“材料预填、路径指引、渠道直通”集成服务模式,按业务办理的实际需求分阶段分层次向证照持有者发送短信提醒,“一对一”电话回访,保证信息100%送达,并提供专业咨询。截至7月初,累计为432家企业、613名居民提供17类精准提醒服务,帮助企业群众避免因证照过期而产生的暂停经营、监管处罚等问题。
11.淇县聚焦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创新机制打造“廊桥音乐会”公益演出品牌,探索“政府补贴+市场运作”模式,以“零门槛、高质量”为原则提供多样化、接地气的文化产品,构建“线上直播+短视频+专题报道”立体传播矩阵,推出“音乐会+非遗市集+特色餐饮”夜间消费场景,今年年初以来累计演出63场次,吸引观众近6.2万人次,被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相关短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1.3亿次,带动周边夜间经济平均增长20%。
12.鹤山区针对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难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小马扎”宣讲队,坚持“贴近群众、形式灵活、力量多元”,组建“1+10+N”(1支核心队+10类群体+N名志愿者)宣讲队伍,将街头巷尾、田间院落变为流动宣讲场,用群众语言讲理论、传政策,精准开展防诈骗、养老等宣讲80余次,依托节庆节点及新媒体平台开展宣讲活动400余场,经验做法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13.鹤壁经开区针对研发成果转化难、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构建“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运用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要素集聚三大抓手,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品整体占比由2021年的不足15%提升至目前的41%,产品全面进入销量前10的新能源车企,其中汽车线束和连接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意味着全国平均每5辆新能源汽车中至少有1辆使用了我市相关产品。(市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