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浚县纪委监委驻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
- 浚县白寺镇后岗村
- 淇滨区上峪乡
- 开发区
- 鹤山区鹤壁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开发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
从战士到硕士
□本报记者 马梅雪
迷彩戎装与硕士录取通知书,看似遥不可及的两种符号,却在鹤山区鹤壁集镇青年孙志杰的人生轨迹中完美交织。从大一投身新疆军营,到退役后继续完成本科学业,最终以第一名成绩通过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入电子科技大学,他用奋斗诠释了青春的多样可能。
正值高招季,无数青年站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孙志杰以他逐梦学海和保家卫国的故事给出了别样答案。
戈壁淬炼
从狼狈新兵到坚韧战士
高考582分,燕山大学录取通知书在手,孙志杰的求学路本应清晰平坦。但随着大学生活节奏的改变,自由的环境让他对未来感到迷茫:“安稳读书很好,但我想让人生拥有更多可能。入伍还能减免学费,减轻家里负担,值得拼一把。”2017年夏,带着这份青春的悸动和朴实的想法,读完大一的孙志杰毅然报名参军,并主动申请赴新疆某边防部队服役。
经过长达53小时的绿皮火车和12小时颠簸的大巴,孙志杰终于到达连队。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荒芜戈壁和风吹石头跑的景象令他顿生敬畏。
“哔——”凌晨5时,紧急集合的哨声划破训练基地的寂静,孙志杰的军旅生涯从一场“狼狈”开始。第一次3公里跑,他拼尽全力冲过终点便瘫倒在地,胃里翻江倒海。“这就趴下了?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班长的呵斥如钉子楔进他心中。汗水模糊双眼,喉咙灼痛,双腿沉重,他咬牙一次次爬起,再难也绝不掉队。
新兵连的3个月是体能和意志的极限挑战。战术训练,在布满碎石的戈壁滩上低姿匍匐前进,手肘膝盖磨破结痂再磨破,迷彩服上渗着血印子;射击训练,汗水蜇疼眼睛视线模糊,枪管滚烫也纹丝不动;生存训练,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深处,仅凭有限物资搭建庇护所、寻找水源,狂风裹挟沙砾灌满全身衣物,嘴里也沙沙作响。
700多个日夜,从青涩的大学生到英勇的战士,孙志杰的皮肤黝黑发亮,手上布满厚厚的老茧,体重掉了十几斤,眼神却愈发坚毅。因训练刻苦、素质过硬,他获评优秀义务兵,并两次受到嘉奖。
退伍返校
作风制胜 勇攀学业高峰
2019年秋,退役的孙志杰回到燕山大学继续完成学业。放下钢枪重拾书本,巨大的知识断层让他备感压力。“全新的课程体系、陌生的节奏,像离开水的鱼。”他回忆,“但部队教会我,没有攻不下的山头!”
他迅速调整状态,把部队的优良作风搬到学校:自律如铁,军营作息雷打不动,早起锻炼、准时上课、泡图书馆、“啃”专业课;战术攻坚,梳理课程大纲制定“作战图”,重难点各个击破;坚韧不拔,遇到难题反复钻研直到攻克。凭借在军营锻造的专注、守时和韧性,他不仅重拾学习节奏,学习成绩更是攀升至前列。
考研路上,他瞄准更高目标——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备考期间,他整理的学习笔记堆起来足有半米高。2022年本科毕业,他以全国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理想学府。“这条国家专为我们退役士兵开辟的升学快车道,给了我信心和机会。”孙志杰充满感激。
淬火成钢
军营品格赋能未来征程
读研期间,孙志杰依然保持着“士兵”的冲锋姿态。实验室里无数个深夜灯火通明,见证了他对知识的求索与突破。
今年夏天,孙志杰顺利完成学业。学成的他,正运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以更成熟的心智和更坚定的信念在北京投身科技攻关一线。“部队生活锻造了我的筋骨、意志和品格,是我一生的财富。”孙志杰坦言,部队培养的严谨细致、令行禁止、坚韧不拔和高度协作精神,成为他快速适应岗位、高效执行、突破难关的独特优势。
回望孙志杰的蝶变之路,在他个人的不懈努力下,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优待政策如同坚实的台阶,支撑着他步步攀登:入伍保留学籍并享受学费减免,在役期间淬炼意志、提升素养;依托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顺利实现了学历进阶。这些政策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铺就了成长阶梯。
“从迷茫到坚定、从脆弱到坚强,参军入伍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给了我和我的家庭实实在在的荣耀与保障。”孙志杰的话朴实有力,“我将始终铭记入伍初心,学以致用,报效国家!也希望更多有理想、有知识、有热血的有志青年,勇敢投身军营,淬炼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