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初心如磐 银龄生辉

——记全国“敬老文明号”淇县老干部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 汪丽娜 通讯员 郭合喜

在淇县,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它就是近日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的淇县老干部服务中心。它如一盏温润的灯,照亮千余名离退休干部的晚年生活;更是一个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梦想舞台,一个老干部信赖的温馨家园。

近年来,该中心以创建全国“敬老文明号”为契机,将“敬老爱老、服务至上”的理念融入日常,着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为老服务品牌,书写出新时代敬老事业的生动答卷。

党建引领,筑牢敬老事业的“根”与“魂”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精神需求需要我们用心守护。”9月28日,淇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春雷表示。为把稳敬老服务的方向盘,该中心坚持党建统领、政治引领,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推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每年,该中心为老干部订阅《老人春秋》《党史博览》等报刊2800多份,印发学习资料370余册;组织收听全国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会20余场,开展银发宣讲150余场。数字背后,是政治关怀的扎实落地。

该中心还创新推行“党建+志愿服务”模式,组建“朝歌银晖”志愿者服务团,120余名老党员活跃在社区治理、矛盾调解、文化传承一线,年均开展志愿服务160余次。退休干部邵荣旗、郭安和等人凭借丰富经验开展调解工作,事迹被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成为基层治理中一抹动人的“银色风景”。

老年干部大学,点亮“老有所学”的知识之光

走进淇县老年干部大学,声乐教室里歌声悠扬,书画室内墨香四溢,瑜伽班里动作舒展,短视频制作课上银发学员认真记录……淇县老年干部大学开设近20类课程,年均招生600人次,成为老干部拥抱新时代、实现自我提升的“充电站”。

“我以前觉得智能手机复杂,现在学会了拍视频、发朋友圈,生活丰富多了!”一名学员高兴地说。为保障教学质量,该中心联合县教育体育局遴选优秀师资,定期组织教研,并根据老人需求动态优化课程。每学期的成果展演、社区公益演出,更让老干部从学员转变为文化使者,在“老有所为”中收获价值。

文体赋能,绘就“老有所乐”的活力图景

门球场上的矫健身影,戏曲协会里的铿锵唱腔,书画协会里的笔走龙蛇……在该中心支持下,16个文体协会常年活跃,真正实现“日日有活动、月月有比赛”。

门球是淇县老干部的招牌项目。该中心多次承办省级赛事,吸引全省200余名选手参与,本县门球队也在省、市比赛中屡获佳绩。

戏曲协会送戏下乡200余场,将《朝阳沟》《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送到群众身边,既传承文化,也丰富了乡村生活。围绕春节、重阳节等节日,该中心策划义写春联、银龄风采展等品牌活动,年均参与超1200人次,让敬老文化在活动中浸润人心。

精准服务,传递“老有所依”的温情守护

对高龄、失能、独居的老干部,该中心推行“一人一策”精准服务,通过定期走访、建档立卡,动态掌握其健康状况与生活需求。送学上门、送医上门、生日慰问、大病救助……服务细节中尽显温度。年均开展健康体检2328人次、随访就医2650人次、困难帮扶23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工作人员用脚步丈量出的责任。

该中心还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安装防滑地砖、安全扶手,开展消防演练、防诈骗讲座,全方位守护老干部的安全底线。一名老干部感慨:“这里不仅是活动场所,更是我们的安心港湾。”

从政治引领到文化赋能,从文体活动到精准服务,淇县老干部服务中心以系统化、人性化的服务体系,诠释了全国“敬老文明号”的深刻内涵。如今,在它的带动下,淇县尊老敬老蔚然成风,银发力量持续为基层治理与文化传承注入活力。

该中心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继续深耕敬老爱老事业,让每一位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品质、更加幸福,为新时代老龄工作贡献更多“淇县样本”。

2025-09-30 ——记全国“敬老文明号”淇县老干部服务中心 1 1 07 鹤壁日报 content_32063.html 1 初心如磐 银龄生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