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造淇河生态廊道
- 卫都街道举行肥泉推介语有奖征集颁奖暨启用仪式
- 组织开展护堤员业务培训
- 财政局
- 市场监督管理局百名执法人员集中宣誓
- 桥盟街道纪工委加强整改监督
- 县委组织部完善激励机制
- 北阳镇专职消防救援队坚持实战实训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西岗镇小莉帮帮团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本报讯 (记者 汪丽娜 通讯员 李林海)日前,在淇河淇县段,记者看到,长达19公里的河堤两侧,乔、灌、草多层次呈现,沿线共栽植各类苗木达4万余株,形成了黄、红、绿多色交替的生态廊道。
这是淇县以建设美丽淇河为抓手,大力实施淇河生态提质工程取得的成效。淇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成明介绍,淇县在实施淇河生态提质工程时,对淇河下游在淇县境内的河堤两侧实施高标准绿化,这里生态带建设一段一景,形成了“春花、夏荫、秋彩、冬绿”的自然景观。
淇河生态廊道的建成,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休闲游玩,大家纷纷前来骑行郊游,或是呼朋唤友踏青赏花。“碧绿的淇河、多彩的生态廊道、绿油油的麦田、黄澄澄的油菜花,真是看起来比画还美。”4月25日,骑行游客刘先生欣赏着淇河生态廊道的美好画卷感叹。
受益更多的是沿岸西岗镇马庄村、方寨村、河口村等17个行政村的广大村民,大家有事没事就来堤岸上转转看看,他们在这里晨练、散步、遛娃……淇河生态廊道成了村民们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的环境多好呀,很多城里人还来这里游玩,而咱就守在家门口。”西岗镇马庄村村民马秉玉一脸自豪地说。
植树绿化仅仅是淇县淇河生态廊道建设的一环。淇县确立了提升生态防护能力系统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和谐的“人廊关系”三大重点任务,着力把淇河生态廊道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如今已是省级湿地公园的淇河下游,在提升生态防护能力方面,累计实施生态修复与提升5万余平方米,河堤生态性特征明显,河道自然景观丰富,河道两侧植被覆盖率高。
资料显示,在生物多样性上,调查发现有维管束植物60科186种,相对于前两年始建之初,增加了21科128种;野生脊椎动物共有38科117种,相对于前两年始建之初,增加了5科14种。
在构建和谐的“人廊关系”方面,淇河堤岸与村庄交界处、重要文物或景点周围全部绿化,打造了20余处节点景观和游园,沿岸17个村庄的4万余名群众在此居住、耕作、休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要把淇河下游建成具有生态隔离、保护动植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作用的生态廊道,让自然与村庄融为一体,实现和谐的‘人廊关系’。”马成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