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根丝 一条链
□本报首席记者 李霄楠 记者 朱向阳
这是由一家企业带来“一根丝”,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成“一个镇”,进而建立起完整“一条链”的产业发展之路。
这条路,淇县已经走过了9年。
9年间,淇县的尼龙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异军突起:
在我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的“7+28+N”产业链群中,淇县智造的“一根丝”成为尼龙新材料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南有平顶山、北有鹤壁的“南北呼应、首尾相连、互生共赢”产业布局中,淇县锻造的“一条链”在尼龙新材料产业版图上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尼龙新材料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淇县打造的“一个镇”不仅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支柱,更在我省千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大局中发挥着坚实的支撑作用。
淇县尼龙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之路,是该县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的实践,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开拓创新的见证,更是政企合作、招强引优、筑巢安商举措结出的硕果。
9月15日,记者走进该县进行了采访。
闯出一条路
业内常说“一代材料、一代产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作为全球五大工程塑料之一的尼龙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民用、军工、高铁、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那么,尼龙新材料产业在淇县是怎样起步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
淇县尼龙新材料产业起步于2015年。当年,通过豫沪产业对接,该县引进了国内唯一生产安全气囊丝的企业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尼龙新材料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真正迈入发展快车道,则始于2021年。淇县抢抓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依托中维化纤规划建设河南特种尼龙小镇,创新“链主企业+政府平台+资本助力+产业链”招商模式,推动尼龙新材料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通产业上下游、左右岸。
通过这一模式,河南特种尼龙小镇实现了裂变式成长,华峰集团、中化资本创投、北京邦维等行业龙头纷纷落地。截至目前,河南特种尼龙小镇已累计入驻27个项目、投产19个项目,3年时间由一家占地260亩的企业成长为占地3000亩的尼龙小镇,由一条尼龙66生产线裂变出20多个产品系列,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安全气囊丝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特种纺织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脱模布生产基地。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再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道时代命题。淇县在尼龙新材料这条新赛道上以拼抢姿态,激荡起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拧成一股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淇县尼龙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强势崛起,离不开大项目、好项目的“源头活水”,更离不开链式发展的强力支撑。
在淇县,“一根丝”链动“一个镇”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一段佳话。成就这段佳话,淇县都做了哪些工作?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