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综述

□新华社记者 罗沙 任沁沁 齐琪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地生根,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更加成熟定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

坚持好、完善好、 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今天,我目睹了民主的运行。”

今年8月底,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迎来了数十个发展中国家的议会领导人和代表。旁听一场立法意见建议征询会后,一位外国议长十分感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1954年9月15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

代表选举与时俱进。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农村和城市每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1,变为如今的1∶1;

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全国人代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共商国家发展大计;

……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果。

新的奋斗征程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人大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从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到相关部委作出回复,需要多长时间?

“没想到3天就收到部委回复,而且质量高。”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小学教师李瑞芳代表在审查预算报告时提出的建议,很快被写入报告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普选,登记选民总数3.23亿多人,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行12次乡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11次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选民参选率均保持在90%左右。

2022年完成的最新一轮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中,10亿多选民一人一票,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了262万多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比达到16.69%,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今年夏天,一场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征询在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

“我们提出了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建议,没想到会被采纳。”74岁的社区居民代表刘铃说。

从1.5亿人参加新中国首部宪法起草过程中的“大讨论”,到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各地设立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7300多个……民主立法的生动实践,让法律与百姓期待同频,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和功效。

全国各地建成20余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人大代表进社区、进网格、进直播间,听民声、聚民意……“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触可感。

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

今年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这部事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律,对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领导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长期稳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结束了中国没有系统的民事立法的历史;1997年对刑法进行全面修订,形成比较完备的刑法;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

进入新时代,立法工作节奏更快、质量更高,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动国家立法,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继续阔步向前,推动“中国之治”迈入更高境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据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2024-09-19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综述 1 1 03 鹤壁日报 content_13023.html 1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