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家国
(上接第一版)
“在书墙上‘扫’一本书再坐地铁,已经成为我的通勤习惯。”郑州地铁农业南路站,100本电子书沿着蜿蜒的通道铺展开来,市民朱国钦正在《牛津植物史》一书前驻足扫码,“以前坐地铁刷短视频,现在读电子书,上下班途中能学到不少知识”。
“‘书香地铁’数字阅读活动自去年10月1日以来已举办三期,目前共展出300册电子书,惠及60余万市民。”郑州图书馆网络数字资源部副主任王保华说。
在新疆喀什,集成电子书刊1.3万册、有声读物2万余分钟、视频1万余分钟、电子期刊31种的“新疆数字农家书屋”阅读平台,让偏远乡村群众也能轻松享受数字阅读的便捷。
“今年我们将大力推广自治区‘农家书屋’小程序,方便群众掌上阅读。”喀什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办主任宋迎娅说。
不久前,全国首家未来智能阅读馆在浙江杭州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一集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未来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阅读体验空间里,读者通过沉浸式体验,可以了解太空苍穹、未来工厂等知识,也可通过伴读数字人和智能阅读机器人与作者、专家对话,让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再到多维沉浸式体验,科技赋能让阅读走向“悦读”,但不变的是我们对人文素养的不懈追求。
“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宁夏西海固的农民作家马慧娟连日来正忙着为自己的“脱口秀”做准备。
“是读书和写作改变了我的人生。现在村里开辟了文化活动场地,配备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让农民的生活也有了诗与远方。”马慧娟说。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书香社会建设大力推进,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遍地开花,人们共享读书之乐,从中汲取智慧力量。
三晋大地,春暖花开。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即将举办,通过系列主题论坛和展览展示活动,传递阅读魅力。
这几日,太原新华书店员工马壮壮忙得不得闲。作为一名阅读推广人,他不断走进当地中小学校,为小读者们讲述红色故事、推荐精品书籍。
“孩子们对读书的兴趣和热情越发高涨,要探索的知识也更加厚重深邃。”马壮壮说,他每年要去近30个学校与孩子们进行阅读分享,希望播种下一颗颗阅读的种子,助力涵育文明风尚。
江声浩荡、万物生长,江城武汉迎来最美的季节。伴随着书声琅琅,2025年“书香武汉·全民读书月”集中发布暨“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日前启动。
武汉在全国首倡建设“读书之城”,如今,67个城市书房点缀街巷,1967个农家书屋生根田野,一场场阅读活动丰富多彩,一大批“最受市民喜爱的阅读空间”遍布三镇……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静心阅读的身影。
“我们将不断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优质内容供给,以浓郁书香厚植城市文化底蕴。”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吴朝安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在各级政府的持续推动和民间力量的协同推进下,全民阅读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北京阅读季”“书香上海”“南国书香节”……各省区市都拥有自己的全民阅读品牌,全国80%的县级以上城市举行了全民阅读活动,“中国好书”推荐、“点亮阅读微心愿”公益活动等持续开展,点燃大众阅读热情。
浓郁书香背后,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不断提升。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从76.3%上升至81.9%,提高了5.6个百分点。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需要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
翰墨飘香,书韵流传。书香中国,未来可期!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