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1版:要闻
标题导航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 市纪委监委:
- 淇县全面推进“退休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
- “淇滨先锋·善治为民”典型系列报道之天山路街道假日半岛小区业委会主任昝秋芬——
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以“营商”促“商赢”
——山城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小记
□本报记者 张婷媛 通讯员 吴彤
“作为民营企业,如果不是对一个地方充满了信心,就不会轻易把真金白银投到这里。”日前,山城区多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这样表示,山城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广阔的市场前景更是让企业满怀信心。
企业的安心和信心,源自于同各级各部门频繁的接触,源自于山城区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近年来,该区把创优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一手抓自身建设,一手抓优化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推进七大人才重点工程,帮助企业引进人才800余名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根本。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国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
自从2021年来到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后,张建国凭借在生物发酵领域30余年的经验,使企业在发酵能力、产线产出比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他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与精准度。他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打通产学研用链条,累计与浙工大、江南大学等26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孵化20个产品,累计取得117项专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让企业有越来越多的“张建国”,山城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政聘企用”的全新引才机制,以“带编入企”的方式定向派驻到辖区重点企事业单位、重点项目创新创业。连续3年实施“才聚山城”人才计划,加快推进“山城领航者”“山城后备军”等七大人才重点工程遴选活动,近5年来帮助企业引进人才800余名。同时,注重人才平台搭建,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加大博士后引进与留站支持力度,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增强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