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淇县桥盟街道多举措联动推进整治提升
- 浚县人民检察院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 山城区山城路街道胜利二巷社区
- 鹤山区新华街街道街南社区
跑出基层高效能治理加速度
□本报记者 汪丽娜 通讯员 肖明君
近年来,淇县高村镇积极探索创新,聚焦基层高效能治理,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健全网格机制,突出智治赋能,通过综治指挥平台实体化运行,实现应急处突精准高效、矛盾调解源头化解、民生服务暖心直达,走出了一条符合镇村实际的“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新路径,奏响了一曲动人的和谐乐章,为镇域发展筑牢根基,守护百姓的安宁与幸福。
党建领航,激活治理“红色引擎”
组织架构立体化。完善制定《基层网格员管理办法》,依托辖区28个党支部,划分71个行政村网格、3个社区网格和13个企业、学校、医院等专属网格,110名党员干部作为专职网格员,肩负信息采集、隐患排查、政策宣传、服务代办、应急处突等职责,构建了镇域全覆盖、管理无死角的组织体系。
资源整合集约化。整合公安、消防、应急、综合执法等部门职能,打通数据壁垒,搭建综治中心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一平台调度、多部门联动”。
队伍能力专业化。实施“红蓝黄”三色马甲工程,“红马甲”志愿服务队聚焦民生帮扶,“蓝马甲”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黄马甲”夜间巡逻队强化治安防控,定期培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科技赋能,打造治理“最强大脑”
天空监测全覆盖。以综治指挥平台为载体,搭建“空地一体化”智能防控体系,部署无人机巡航系统,配备红外热成像、高空喊话、实时图传等功能,填补巡查检查空白,全面掌握辖区动态。
地面防控无死角。整合“数字乡村+雪亮工程”监控资源,全区域布设343个高清摄像头,AI算法自动识别占道经营、垃圾堆放等8类问题,及时推送至网格员终端进行处理。
民生服务全畅通。开发“3666110”民生热线,群众拨打热线后,指挥平台生成工作清单,派发给对应部门,平均2小时内得到响应,24小时内完成处置,处置结果实时反馈形成闭环。截至目前,累计处理市政维修、人居环境、环保治理等民生问题267件。
精耕细作,延伸治理“神经末梢”
矛盾调解“闭环实效化”。围绕上级关于社会治理的部署要求,建立“网格排查—中心研判—多元调解—跟踪回访”闭环机制,推行“五心调解”模式。今年年初以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4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7起,守住了镇村和谐稳定安全底线。
社区管理“精准破难题”。聚焦社区管理,通过党支部、业主代表、物业公司“三位一体”协商平台,因地制宜推广“网格员首接—社区专班介入—法律团队兜底”工作模式,精准解决社区治理痛点。
应急处突“五分钟响应”。构建“无人机+执法车+网格员”立体巡防体系,突发事件发生后,5分钟内无人机抵达现场采集信息,线上线下联动研判确定方案,10分钟内应急队伍到位,实现高效处置。
擎旗奋进,守正创新。高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以“两高四着力”为行动纲领,推进“五基四化”,聚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奋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高村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