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区新华街街道街南社区

把党员教育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

本报讯 (记者 王凤侠)新时代如何让党员教育融入党员生活和群众心坎,是基层党建的重要课题。去年以来,鹤山区新华街街道街南社区创新举措,将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邮局旧址,创新改造为“小院故事”党建阵地,把党员教育的课堂搬到了群众家门口,用方寸小院的“微场景”激活了党员教育的“一池春水”,探索出一条党员教育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路径。这是7月29日记者从鹤山区新华街街道街南社区了解到的。

从“邮局旧址”到“精神家园”,让阵地“活”起来。街南社区打破传统思维,把“邮局旧址”打造成有温度的精神磁场。这里有党史文化墙,还有收藏老邮筒、旧信件的邮局记忆馆。老党员黄大爷担任“红色讲解员”,讲述的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奋斗史,成为生动的初心教育教材。小院将红色资源与社区记忆融合,让党员教育不再是生硬灌输,而是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情感共鸣,使党员在熟悉环境中追忆往昔、感悟精神,筑牢思想根基,让党的教育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让内容“实”起来。小院摒弃脱离实际的大道理,将宏大叙事转化为百姓身边的“家常话”。在“小院议事会”上,党员们讨论路灯、车位等民生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在“书香小院”,党员与居民共读经典,锤炼党性;党员李玉春为独居老人代购、陪聊,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种将理论学习、政策宣传、文化传承和民生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让党员教育内容具体可感,实现了党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从“理论武装”到“先锋行动”,让成果“用”起来。小院构建了“学—查—改—干”的闭环实践链条。党员在接受教育的同时,积极发挥作用。“康乃馨”“老兵”等志愿服务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商户党员陈旭积极参与邻里纠纷化解等。目前共为群众解决了50余件烦心事,让600余名居民受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彰显,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2025-07-31 鹤山区新华街街道街南社区 1 1 02 鹤壁日报 content_29241.html 1 把党员教育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