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市开展大型义诊暨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
- 创新实施远程异地评标
- 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义诊活动
- 河南省首批“好房子”建设项目案例公布
- 鹤山区
- 浚县纪委监委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浚县黎阳街道强基础、优环境、精服务
- 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一网连千里 打破“熟人圈”
本报讯 (记者 汪丽娜 通讯员 宋智健)打破空间阻隔,专家资源在云端共享;实现“物理隔离”,“熟人经济”在线上消弭。近日,淇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通过省、市两级调度系统,完成了多场远程异地评标项目,这标志着该县在破除公共资源交易地域壁垒、提升服务效能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营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注入了新动能。
长期以来,传统评标模式受制于地域限制,面临专家资源分布不均、“熟人社会”干扰及专家跨区域评标成本高等痛点。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淇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署,以《河南省远程异地评标管理办法》为指导,依托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技术支撑,主动探索并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
聚焦规范透明,筑牢公平交易“防火墙”。该中心构建了一套严密的监管体系,实时监控、同步录音录像,确保专家行为、文件解密等关键环节全程留痕、可溯可查。同时,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协同监管形成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公共资源交易保驾护航。
释放改革红利,经营主体获得感显著增强。目前,淇县已成功通过省级调度系统完成异地评标2场次,通过市级调度完成1场次。这一举措打破了地域壁垒,实现了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专家资源的随机抽取与共享,提升了评标工作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并且专家无须奔波、无须远赴异地,显著节约了时间与成本,尤其为中小企业参与竞争创造了更有利条件。同时,“物理隔离”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从机制上遏制了“人情标”“关系标”,增强了各方主体对交易平台的信任度。作为一项创新实践,它通过与其他地区交易中心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加强了区域间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交流与融合,为促进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了有益探索。
据悉,远程异地评标的成功实施,是淇县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体现。淇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中心将继续以远程异地评标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拓展业务范围,努力打造更高标准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