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强素养 文明校园育新苗

——市明志小学文明校园育人实践纪实
航模课上,学生学习无人机的操作技巧和比赛规则
校运动会现场

□本报记者 秦颖 通讯员 郜雯

在鹤壁市明志小学的校园里,航模社团的“环保号”飞机在操场上空翱翔,美术课堂的油纸伞彩绘作品陈列在文化长廊,劳动实践基地的蔬菜长势喜人……这一幕幕生动的画面,正是学校践行五育并举育人方针的鲜活缩影。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市明志小学以“红绿蓝”教育体系为引领,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大领域持续深耕,为学生全面发展绘就了一幅扎实而多彩的成长图景。

德育铸魂

涵养优秀品格 塑造成长内核

德育,是五育之基,更是助力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核心。学校紧扣学生成长需求,构建“12390护苗”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结合,转化为“护苗飞行棋”“文明转盘”等游戏化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主动参与,使品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成长点滴,为长远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为让德育走出课堂、贴近生活,该校创新推行“双向四进”模式,组建“小小志愿者”服务队。重阳节,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老年公寓,开展文艺表演、义务清扫;“绿书签行动”中,学生创作了600余张文明书签、400余幅主题绘画,用画笔和文字传递健康上网、保护自我的理念。

智育启思

激活创新基因 锻造学科素养

“通过AI与历史人物对话,文言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语文课上,人工智能与传统教学的创新融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科技教育特色校,市明志小学深耕智育创新,以AI赋能教学为突破口,推动学生学科素养与创新能力双提升。

从人工智能社团学生研发的“环保监测小程序”“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到暑期特色作业中涌现的语文创意小报、数学家居测量报告、英语短剧剧本,学生们在编程与创作中锻炼创新思维,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展现出良好的学科素养与创造潜能。这正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成长体现。

体育强体

赛场锤炼意志 活力赋能成长

该校秉持“体育强国”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着力打造特色体育项目,让运动成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学校系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并依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该校还开设航模、足球、轮滑等15个体育类社团,将青少年体能训练纳入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在多项体育赛事中,该校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更在拼搏中锤炼了意志品质。“以前我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但在足球队里,教练常说‘坚持到最后一秒才是胜利’,这句话不仅在球场上激励着我,也让我在学习时更有毅力。”五年级学生张梓恩的话,展现了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成效。

美育塑心

文化浸润心灵 创意绽放光彩

美育,是五育之韵,更是滋养学生心灵、提升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该校围绕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培养,开设书法、剪纸、泥塑等美育社团课程,并配备专业教师悉心指导。书法课上,学生在笔墨间感受汉字之美;剪纸社团里,彩纸在巧手裁剪下化作灵动图案;泥塑课堂中,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被打磨成立体作品。

学校还创新推出“护苗+艺术”系列活动:创意面点制作让学生感受生活美学,“小图大爱”小品剧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实践引导学生从“欣赏美”走向“创造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感知与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成长积淀丰厚的艺术素养。

劳育固本

实践锤炼本领 劳动成就价值

“从校园责任田的蔬菜种植到家庭厨艺实践,劳动让我懂得了坚持与付出的意义。”五年级学生郜泽旭的劳动感悟,正是该校劳动教育实践的生动写照。该校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生活与家庭实践,在校园内划分12块责任田,让学生参与绿植养护、作物种植,在耕耘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喜悦。劳动技术课堂上,烹饪、手工制作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生活技能,提升动手能力。该校以劳动实践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为文明校园建设注入坚实力量。

“五育并举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相互融合的‘乘法’,是文明校园建设的核心支撑。”该校校长吴尚表示,该校将持续完善“红绿蓝”教育体系,不断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以五育融合赋能学生全面成长,让文明素养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助力每一位学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绘就文明校园建设的崭新画卷。

本文配图由市明志小学提供

2025-11-14 ——市明志小学文明校园育人实践纪实 1 1 03 鹤壁日报 content_33868.html 1 五育并举强素养 文明校园育新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