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进入高发季 防控知识要牢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属于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

流脑是一种多发生在冬春季的呼吸道传染病,每年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流脑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人群普遍易感,低龄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易感染,但成年人同样有感染流脑的风险。

流脑有哪些临床症状?

流脑的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感染流脑后最初表现为低热、咽痛等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随后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部分患者出现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出现循环衰竭、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昏迷、颅内压升高、脑疝等症状,常危及生命。

流脑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脑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经咳嗽、打喷嚏等形式,使病菌随飞沫进入他人呼吸道而感染。此外,同寝、哺乳和接吻等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如何科学预防流脑?

一是接种疫苗。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我国的免疫规划流脑疫苗有A群流脑多糖疫苗和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是免费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有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是知情自愿自费接种的。

二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晒衣被褥、晒太阳、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打喷嚏、咳嗽时应遮掩口鼻,避免喷溅。

三是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不去或少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活动,流脑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口密集地方,可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四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加强锻炼、按时作息、充足睡眠、合理膳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五是出现症状时,应及时规范就医。流脑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容易混淆和漏诊,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防止死亡。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应提高警惕。若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流脑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可按医务人员建议进行预防性服药。

(市疾控中心裴保河供稿)

2025-03-19 1 1 03 鹤壁日报 content_22473.html 1 流脑进入高发季 防控知识要牢记 /enpproperty-->